昔有池氏之子,名一舟,居於鎮上,其人素好視聽之技。一日,欲作社員證二,需以卡紙印之。然其模糊難辨,遂決意重印之。
一舟知鎮東有鋪號墨緣齋者,印匠之技頗高,遂步行而去。至鋪前,門扉緊閉,人聲寂寥,心中疑焉。推門而入,但見四壁蕭條,無人應門。
環顧四周,見印具散置案頭。一舟疑中帶喜,心道:“此乃天助我也。” 乃自取紙墨,置證其上。機聲振動,轉瞬煥然一新。一舟大喜過望,欲覓鋪主答謝。
正欲呼喊之際,突覺微風拂面,鋪內眾物若隱若現。俄而風勢愈急,鋪中陳設皆不復見矣。一舟心驚膽戰,急步出室。
及至門外回望,墨緣齋已蕩然無存。次日再訪舊地,則荒草蔓徑,並無人煙矣。
鄉鄰聞此事,咸稱奇異。或曰:“此墨緣齋者,乃百載前之老鋪也。” 歲月荏苒,鋪亦隨之凋敝而去。
人競相傳之,以為逸聞佳話。後人稱 “墨緣齋奇談”,增典故一篇。
此故事,或曰傳奇,風雅自成。池氏之子一舟,求藝心切,結果遂得佳構,而墨緣齋卻如幻境般消失無蹤。此情此景,若非傳奇,則何哉?然故事亦隱喻深遠之意,似有教人珍惜當下技藝與工匠之心。
於今日之世,可仿此故事作詼諧之言曰:
“舟既得證卡清晰之喜,又為何墨緣齋空無一人?莫非此鋪乃時空交錯之所在,只為有緣人啟?果如是也,何不將此事昭告天下,使眾皆知有一奇鋪,能以機杼傳情思,印跡留青史。”
既而論及善用現代技術之際,亦莫忘古技匠藝之寶貴。何以為念?答曰:“贈人玫瑰,手有余香。留傳技藝,心有傳承。”
——《池氏之子雜傳》評